健康
健康频道>母婴育儿 > 疱疹性咽峡炎 > 正文

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潜伏期 疱疹性咽峡炎病因

[诊断方法]

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。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,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。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(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,呈现更大的,持续更久的溃疡),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(很少发生于咽部,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)。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(淋巴结性咽炎),但口咽部损害突出,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。治疗为对症处理。

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。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、头痛、厌食、并常有颈、腹和四肢疼痛。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。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(很少多于12个)小的(直径1~2mm)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以红晕,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、扁桃体、悬雍垂、舌部等。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,直径一般在5mm以下,1~5日内愈合。并发症少见。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。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,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。

疱疹性咽峡炎病因

神马是疱疹性咽峡炎?它其实就是手足口病的“狐朋狗党”!

与手足口病一样,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,它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,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呢,通过接触或者呼吸道进行传染。潜伏期一般为2-7天。多发于夏季,而5岁以下的宝宝最容易中招!

疱疹性咽峡炎起病非常急,患病的宝宝常表现为高热、咽痛、流涎、厌食、并常有颈、腹和四肢疼痛,严重者还会呕吐,发病两天内患者口腔黏膜会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以红晕,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、扁桃体、悬雍垂、舌部等,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。当疱疹破溃成小溃疡后,孩子会觉得非常难受,经常会哭闹不休。

上一页2/2下一页全文

医院资讯

相关新闻